在我们平时工作中,可能会碰到临床怀疑鼠药中毒的患者,首先会做个凝血功能,你是否会有疑惑,鼠药中毒跟凝血功能,有什么内在联系?
深圳灭鼠案例经过
患者女 50岁
主诉:口腔出血1天,血尿半天,未予以特殊处理,为求诊治就诊我院急诊内科。
既往史:10余天前自行服食“溴敌隆”2支,否认“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肝炎、结核”等病史。
体格检查:体温:36.2℃,脉搏:67次/分,呼吸:17次/分,血压:158/85 mm/Hg,神清,全身皮肤未见瘀点瘀斑,右侧牙龈可见活动性出血。
4月2日
凝血常规
血常规
尿常规+尿沉渣镜检
肝肾功能、电解质、血清离子、心肌酶
4月2日至4月4日
予补充维生素K1,补液对症治疗好转,患者要求出院。
4月4日
凝血常规
案例分析
首先我们对引起PT延长的常见原因进行一下回顾,下图为一个简要的凝血瀑布图。
图片来源于百家争鸣
综上在实验结果可靠的前提下,引起PT延长可能的原因:
外源性凝血因子FⅦ缺乏及FⅦ抑制物。
维生素K缺乏,导致维K依赖因子FⅡ,FⅦ,FⅨ,FⅩ减低。比如华法林或鼠药中毒(VK拮抗剂)、摄入不足、胆道疾病、头孢类抗生素。
因子的生成减少,如严重肝病。
而该患者引起PT延长原因,符合第2点,鼠药中毒引起,那么鼠药中毒,为何PT异常升高?
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鼠药。
灭鼠药物从致毒机制上可分为3类:
1
神经毒性灭鼠药,如毒鼠强等。
2
抗凝血灭鼠药,如氯杀鼠、溴敌隆等,目前普遍使用的灭鼠药。
3
其他类型的灭鼠药,如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药(安妥)、抗生育药(老鼠不育药)及干扰代谢药物(如灭鼠优、鼠立死)等。
该患者服食的溴敌隆属于抗凝血灭鼠药,主要靠破坏凝血机制灭鼠。
抗凝血灭鼠药中毒机制:
1
VK拮抗,导致维K依赖因子FⅡ,FⅦ,FⅨ,FⅩ减低,从而引起凝血功能异常。
2
对血管壁的直接作用,导致其通透性增加。
抗凝血灭鼠药物进入人体后,体内已形成的凝血因子活性不会受到影响,往往体内原有凝血因子消耗殆尽后,凝血功能异常才会表现出来。
实验室检查
常规实验室检查,凝血功能检查异常,PT延长为主,凝血因子Ⅱ、Ⅶ、Ⅸ、Ⅹ活性部分减低,TT、FIB基本正常。
鼠药浓度检测。
临床表现及治疗
特征性中毒表现:皮肤黏膜出血、肉眼血尿、肌肉软组织血肿、关节出血、颅内出血、女性患者月经增多等。
特效解毒剂:维生素K1、K3及K4。目前主要使用维生素K1治疗,因为维生素K1为脂溶性药物,维生素K3、K4为水溶性药物,所以维生素K3、K4的药效更短。且抗凝血类灭鼠药属于长效亲脂类药物,毒物常在脂肪、内脏中储积,并缓慢释放。维生素K1治疗时间应足够长,通常需持续2-3个月或者更久,若停药过早易造成病情反复。
对症:大剂量维生素C,使毛细血管脆性减低,增加毛细血管的弹性,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来减少出血。
口服中毒:洗胃。
总 结
抗凝血灭鼠药中毒,因其毒物接触史常常不明确,临床症状不典型,容易造成误诊、漏诊。在我们平时工作中,如遇反复出血表现,而患者既往无出血病史,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异常,PT延长为主,且Ⅱ、Ⅶ、Ⅸ、Ⅹ因子活性减低,维K治疗有效,应仔细询问病史,是否有明确鼠药接触史,需要警惕鼠药中毒,必要可行毒物检测。
最后温馨提醒:珍爱生命,远离鼠药。